未分类

放低自己,放空自己,放過自己

Sponsored Ads

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有一個貨商,挑著沈重擔子,坐竹筏過河。

Sponsored Ads

艄公問他為何不放下擔子,貨商說怕竹筏沈了。

艄公搖了搖頭說,“你這樣挑著反而更危險,放下,其實更穩。”

一個“放”字,說的是乘筏,也是人生。

越長大越會發現:生活真正的修行,在於懂得妥帖地安放自己。

01

放低自己

《晏子春秋》記載了一個故事。

齊國宰相晏子有專門的車夫為他駕車。一次,車夫的妻子從門縫中偷看,見丈夫趾高氣揚,鞭打著四匹馬,十分得意。

等車夫回到家,他的妻子想棄他而去。

Sponsored Ads

丈夫問她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宰相聲名顯赫,但他言行舉止卻很有禮節。而你身高八尺,給人當車夫,卻驕傲自大。”

生活中,我們有時就像車夫一樣:

因為有幾分家底,以為高人一等,言語之間全是盛氣凌人的傲慢。

仗著有幾分才華,便目中無人,舉手投足都透著一股惹人生厭的優越感。

《三國志》裡,周瑜年少有為,被孫權盛讚“王佐之資”,甚至孫權的母親臨終時,還要求孫權以兄禮侍周瑜。

按理來說,少年得志,多少有輕狂之意,但周瑜對眾將士儒雅謙和,從不以位高而自傲。

以至於程普這位三朝老臣也對周瑜心悅誠服,感慨道:“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

蕭伯納說:“一個人不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自誇。對任何人,都應平等相待,永遠謙虛。”

水因善下終歸海,山不爭高自成峰。

層次低的人越是喜歡出風頭,層次高的人越懂得收斂。

在《有請老梁》節目中,梁宏達談到葛優時說:“你要是跟他接觸過,你百分之百會喜歡他。”

在酒桌上,一群人把酒言歡,有人高談闊論吹捧自己。

有的人擺資歷,自恃有點才華,總是喜歡指點江山。

有的人吹閱歷,把陳芝麻爛穀子的小事翻出來顯擺。

但葛優從不,但凡有人願意說,他總是耐心傾聽,一邊聽一邊點頭:“這個我還真不知道,得聽您細說。”

一個成熟的人,懂得克制住賣弄的衝動,收起炫耀的心思。

與人交往,別人不會因你一時的張揚而高看你一分,他們反而更欣賞你的含蓄內斂。

放低自己,放空自己,放過自己

02

放空自己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找了10個志願者,讓他們坐在沒有鏡子的房間裡,然後請來特效化妝師,為他們化上逼真的疤痕妝。

妝化好之後,心理學家用隨身攜帶的小鏡子,讓志願者觀察自己臉上的疤痕。

隨後,心理學家收走鏡子,並告訴他們,為了讓疤痕更真實一點,等下再塗一些粉末。

過了一會,心理學家帶著化妝師走了進來,然而他們並沒有塗抹粉末,而是用濕棉布,偷偷將這些假疤痕和“血跡”擦乾淨。

一切準備就緒後,心理學家讓志願者們裝扮成面部疤痕患者,去各大醫院的候診室排隊就診,並觀察身邊人的反應。

實驗結束,心理學家讓志願者們陳述自己的感受,他們說道:

“候診室的胖女人,一進門就對我露出鄙夷的目光。”

“沙發上坐著一個中年人,他看到我過去後,像躲避瘟神一樣躲著我。”

Sponsored Ads

“有兩個陌生女孩,看起來像是有知識有修養,可她們一直在私下嘲諷我。”

……

可當心理學家告訴他們真相時,所有人大吃一驚。

原來,影響他們情緒的,不是臉上的疤痕,而是他們的胡思亂想。

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

朋友隨口一句話,會暗自揣摩很久,思前想後腦補出一部大戲;

被指出工作錯誤,就懷疑領導對自己不滿,一整天過得憂心忡忡。

……

遇到一丁點小事,心中就會烏雲密佈。

《人類簡史》裡寫道:“一切痛苦並非來自噩運、社會不公或是神祇的任性,而是取決於每個人心中的思想模式。”

當你事事往心裡擱,想不開,放不下,就會陷入嚴重的內耗中。

懂得事過即止,把煩惱掃出去,才能求得大自在。

正如尼採在《人性的,太人性的》裡說的:“無需時刻保持敏感,遲鈍有時即為美德。”

不要因為一點風吹草動,激起內心的波瀾;不要讓別人的一言一行,左右自己的生活。

心簡單了,幸福才會簡單。

懂得放空自己,生活中的那些歡喜才會像陽光一樣治癒你。

放低自己,放空自己,放過自己

03

放過自己

看過畢加索的一個故事。

畢加索在畫出《亞維農的少女》《格爾尼卡》等傳世傑作後,聲名鵲起,許多畫家紛紛模仿,一時假畫氾濫。

別人替他感到憤怒,但畢加索卻毫不在乎,從不追責,看到有人偽造他的畫時,最多只把偽造的簽名塗掉。

他自我安慰說:“我為什麼要小題大做呢?”

在畢加索看來:

一是,作假畫的人不是窮畫家就是老朋友,何必為難他們。

二是,那些鑑定真蹟的專家也要吃飯,我又沒有吃虧。

畢加索深知,一味較勁,毀掉的是自己的心情。

漫畫家幾米說過一段話:

“不要在一件彆扭的事上糾纏太久。糾纏久了,你會煩,會痛,會厭,會累,會神傷,會心碎。

實際上,到最後,你不是跟事過不去,而是跟自己過不去。”

人活於世,糾纏得越深,失去的越多。

作家平開順曾講過他父親中風的經歷。

一次在小區門口,一輛車佔據了人行橫道,過往行人都很不方便。

老爺子看到車裡坐著一個年輕人,便走過去勸說,希望年輕人把車開走。

結果道理講了一大堆,年輕人依然無動於衷,最後惱羞成怒,對著老爺子吼道:

“我在這裡礙著你什麼事了,你要是沒事趕快滾一邊去吧。”

老爺子聽了特別難受,心裡一直憋著一口氣,兩天後就中風了。

後來,平開順感慨說,父親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試圖用道理去感化一個根本不講道理的人。

盯著一些人和事緊緊不放,最終折磨的是自己。

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學會對爛人爛事一笑置之。

一輩子譬如朝露,過好自己的日子,比什麼都重要。

盧梭在《瓦爾登湖》裡寫道:“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能夠放得下,他就越富有。”

讀懂“放”這一字,便懂得了生活的哲學。

Sponsored Ads

放低是格局,放空是智慧,放過是境界,擺脫外界的紛紛擾擾,才能修得內心的安定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