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是不再妄想糾正他人的慾望

Sponsored Ads

有一種人,說著對你好的話,卻讓你喜歡不起來:

女孩子成績好,不如嫁的好,早點嫁了唄

Sponsored Ads

為了老人孩子,你考公務員,盡快穩定吧

別人有車有房,不能落後啊,貸款也要買

每個人都希望能把自己的經驗教訓,傳授給親近的人,避免對方走自己踩過的坑。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是不再妄想糾正他人的慾望

但是,尚未理解,或者

甚至,有時候自己也會有類似傾向,想一股腦給對方傳授經驗:

建議你,把工資劃分出一部分理財投資

推薦你,早起喝粥養生,晚上不能熬夜哦

你怎麼,胃不好還吃冰,這樣會加劇胃病

類似“好為人師”的劇情,每天在我們的生活中輪播上映,令人煩躁又無奈。

Sponsored Ads

實際上,很多事情沒必要「糾正」,沒有人願意聽你說一番他不知道是否正確的事情。

強迫對方按照你的方法行動,只會讓彼此十分尷尬。

尤其是雙方耗盡氣力,什麼子丑寅卯沒分清,最終憑藉情緒了解此事。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是不再妄想糾正他人的慾望

還該彼此帶來不要的麻煩和痛苦,彼此都覺得為對方好,怎麼還導致關係疏離?

今天份享的文章,就想

01.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真沒必要

有位兒童心理健康專家,談兒童成長時說過一段話:

孩子不是你任意拿捏的泥巴,你想捏什麼形狀就捏什麼形狀。

言下之意,

當下,很多家長在職場、家庭、教育壓力下,卻將自己的一腔期待,全部加註給孩子。

以自己所為的“經驗教訓”,嚴苛逼迫孩子從小學習他們的方式方法,避免重蹈自己的覆轍。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是不再妄想糾正他人的慾望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選擇性注意」。

意思是,我們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面,行為和認知上有固化弊端。

往往只看到對自己有利部分,自動屏蔽孩子看到的一面,強勢認為自己都是對的。

這導致很多家長和孩子之間溝通無效,產生很多沒必要的分歧。

嚴重的,甚至導致他人患病,乃至自殺,總認為自己是對的,真的沒必要。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女主父親病毒,就曾因過分自我,導致2位年輕人自殺,1位自殘,過程令人噓唏。

女主弟弟喜歡文學,但被父親強制改為機械學,覺得人生絕望的他自殺了。

病毒有一位得意門生,因為遲交作業被迫喊家長,羞愧難當的他也自殺了。

還有拉杜,因為和男主一起反抗病毒,而被勸退,重重壓力之下的他跳樓了。

好在電影結局,拉杜在好友的幫助下恢復健康,找到了一份滿意工作,而病毒也意識到自己的“獨裁”自我,最終與大家和解,收穫一個美滿結局。

然而,好在一切只是電影,要當真是現實,真的很悲催了。

02.轉移你不穩的價值感,令人討厭

有個朋友曾跟我講了一個真事:

好友小麗,她從小到大,一切衣食住行都被媽媽包辦了,小到襪子,洗髮水,大到入學行李,路線攻略圖,無一例外。

這讓她畢業以後,連基本的生活常識都要查了百度才能上手。

追溯原因,原來是小時候她媽媽姊妹眾多,長期被父母忽略,及其一次外出春遊,看見同學的媽媽親自為孩子送水杯飲食,讓她覺得自己好可憐。

從那以後,她就發誓一定要讓女兒過上時刻被關注的日子,然後就有了上述的真事。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是不再妄想糾正他人的慾望

這個事件,並不奇特,在心理學方面也有解釋:

Sponsored Ads

小時候的情感需求被長期忽略,會導致孩子的情緒不穩定,人格認可困難。

比如說,

類比這群從小情感“缺失”人群,他們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

會將缺失的情感放到其他人身上,期待自己的付出在他人身上實現,以此安慰自己。

別的媽媽都沒這麼做,我對你多好

你不能拒絕我,我要生氣了

你在我的指點下越來越好,你不開心嗎

他們一邊不由分說的對你好,一邊將自己的需求加到你身上。

渴望從你的回應裡,獲得確實的情緒穩定和人格認可,讓他們感覺自己補足了缺失。

諸如此類情況,不僅存在於親密關係中,在職場、朋友之間都有,我們會通過說服別人,獲取自己的安全感和穩定情緒。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是不再妄想糾正他人的慾望

但萬一自己就是這樣的人,怎麼辦呢?

別擔心,耐心閱讀下文,你一定會走出這類情感陷阱的,你要相信,自己是能改善這類情況的。

喜歡「糾正別人」的核心點,是情緒不穩定和人格不認可。

解決方法就是,練就穩定的自我價值感,不再輕易被外界否定和質疑影響,淡定自我。

比如,入職失敗,你不會懷疑自我,而能客觀看待這件事,到底是彼此匹配度不高,還是什麼原因,而非一直認為自己不夠好,不配擁有這份工作。

當擁有穩定自我價值感,你就有了拒絕被情感綁架,需要從他人身上獲得認可的勇氣。

能讓你持續穩定的人將是你自己,而不再需要他人來穩定你的情緒。

那麼,你將獲得「情緒穩定」的強大力量。

03.沒人喜歡被說服強迫,更喜自由

有句話,說的非常通透:“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背後說出,大多數人的艱辛,身負難訴苦楚,被一幹人指指點點,卻還要被你“誤解”。

因為

舉個例子,貓問狗:“你有《時間簡史》嗎”?

狗卻說:“我有時間,也不會去撿屎的”。

明眼人都知道,貓和狗的歧義在於,貓問狗認知度不同步。

我們也是如此,生長環境,經歷層級,三觀什麼都不同,不該強迫他人按照你的想法來。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是不再妄想糾正他人的慾望

動畫片《小貝流浪記》裡面的一個場景,就是一個相處愉快的典例。

小兔邀請找媽媽的小貓(小貝)吃午餐,上桌的是小兔最喜歡的青草,但小貝其實不喜歡吃草,而喜歡吃魚。知道真相的小兔就給小貝端了魚,兩隻小傢伙便開開心心的用餐了。

很喜歡小兔的這種做法,發現自己考慮不周,馬上按照小貓意願換餐,彼此相處愉快。

讓對方能舒適的活在自己的喜好裡,這是一種基本尊重。

列夫・托爾斯泰《復活》說:

要永遠寬恕一切人,要無數次地寬恕別人。

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無罪的,沒有一個人不需要寬恕。

因此也就沒有一個人有權力去懲罰或者糾正別人。

你不清楚對方是否想改變,你貿然強制他改變,後果非常慘烈。

一旦對方不想改變,你越用力,只會讓他更加反感你,甚至遠離你。

換一種心態看待:做本份內的事情,幫助有需要的人,包容善待他人。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是不再妄想糾正他人的慾望

減少來自他人和外界的期待,你將越發有時間和空間追尋自由和快樂。

寫在最後,《東京食屍鬼》說:

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世界觀不斷崩塌重建的過程。

嘗試改掉已經習以為常的“點評”他人很痛苦,但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刷新”認知的過程。

堅持度過這個艱難過程,世界將變得更清朗,也更大了。

Sponsored Ads

所以,與其妄想改變他人,不如試著改變自己,讓自己走上變強變更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