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Sponsored Ads

今年,是我真正開始做教育的第4年。

我一直在尋找兩個問題的答案:

Sponsored Ads

1. 對於成人來說,相較於天賦,後天教育到底有多大的價值?

2. 如果有價值,那麼這些價值是否能夠標準化和規模化交付?

前者是從社會價值的角度考慮,而後者是從商業價值的角度考慮。

現在是時候簡單複盤一下這兩個問題。以及,今年我開始試驗一個培優性質的產品。這篇文章也會詳細介紹,希望能夠找到認可我教育理念的人加入學習。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好的教育到底應該培養什麼

在各項運營指標裡面,我們高度重視的一個指標叫做“完課率”。作為一個教育產品,如果大部分用戶壓根連課程都不學,那根本談不上教育。

於是我們做了很多研究。除了研究各項教學舉措到底哪些更有效之外,我們還研究了,

一個有意思的發現是,

當我們去分析他們的成長背景時,會發現,不費力堅持學習的人,常常有這樣的一些經歷:

Sponsored Ads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這些經歷的共性是什麼呢?就是

所以當我們去問一些人“為什麼你可以堅持學習”的時候,他們常常一臉茫然“我並沒有覺得這是很大的負擔啊”。

健身也是一樣,我們很多人會覺得健身、跑步、減肥很痛苦,但我一個運動員出身的朋友,每天健身,幾乎是刷牙一樣的存在,他一點不覺得痛苦。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當我們在“堅持”一件事情的時候,是需要耗費我們的意志力的。而人的意志力非常有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工作特別累、壓力特別大的時候,常常就抵禦不了垃圾食品的誘惑。

但是,如果一件事成為了我們的習慣,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你不需要靠意志力就能做到,也就不再那麼痛苦了。

所以,教育如果能夠讓一個人養成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是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深刻影響和塑造一個人的是什麼?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研究,比如,是不是那些經常講段子的老師?

我自己也是圈外的老師,發現很多學員很喜歡聽我講課,但我講課是很少講段子的。於是我去問了很多學員,他們的反饋總結為一點就是:

他們覺得我的課,充滿了能量,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每次聽我講一下,後面一週都覺得雞血滿滿。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可我並不是一個煽動性強、喜歡振臂高呼、撒雞湯的老師,相反我講的內容非常乾貨,語速也極快。

於是,我繼續深挖這群同學,

他們說:

我講如何做職業規劃,而你的人生對職業的需求可能還有其他,比如更多優秀的夥伴、更多的認可和尊重等等。而每個人的需求不同,對職業的選擇也不同。

我一直在思考,教育的邊界在哪裡。

維基百科提供了關於教育的定義——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這樣一來就非常清晰了。剛才提到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

當一個人理解並認同

因為他找到了這件事的意義,而至於如何提升這個技能,無論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他都能夠去學習。

每個人的心中,其實都是有一團火的。那團火就是一個人的動力,是驅動力。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可是,如果教育方式不得當,不僅不能夠點燃那團火,反而撲滅了它。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靈魂能夠啟發靈魂

我們做過很多次用戶研究,去看學員在圈外學習的原因。

一個有意思的發現是:吸引學員進來的原因,是對圈外、對我的信任度,是課程的專業度,以及課程跟自己的需求很匹配等等。

但是,讓他們願意留下來、繼續學習的原因,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在之前一次線下課裡面,我們嘗試了圍爐夜話的環節,讓每個學員分享自己的一個故事。

有人分享自己業餘時間說了十幾年相聲的故事,還現場表演了一段貫口,所有人都驚嘆不已;

有人分享自己高考被頂包的經歷,以及自己人生由此被改變的一段心路歷程,她對這件事的淡然和平靜讓我們佩服;

還有人分享自己在疫情期間在疫區的經歷,讓人感嘆世事無常……

那次分享後,很多人都說,

想想我們在大學裡,學的知識大部分在考試之後就忘了,現在也很少用得上了。但我們提起大學經歷時,往往會覺得很受益,原因就在於,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相比知識和技能,價值觀、信念、認知對人的影響是更加長期的,而這些對我們有長期影響的東西,並不像知識技能那樣,靠著老師講課、瘋狂練習就可以,

所以,一個好的教育,絕不僅僅是好的課程就足夠,還在於周圍是什麼樣的同學,他們一起有什麼樣的體驗和經歷,互相之間是不是可以有啟發。

Sponsored Ads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做全方位的教育產品很難

做全方位的教育產品很難,因為最有價值的部分不好交付,且很難標準化,也很難規模化。

既然習慣、價值觀、信念等等對一個人的長期影響更大,那麼,我們是否要做這樣的教育呢?

其實很難。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我在開頭的時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 在教育的所有要素中,最好交付的其實是知識和技能,因為它可以通過授課和培訓的方式交付,而且,只要方法得當,通常是可以學會的。

但是,習慣、價值觀、信念這些,雖然價值更大,但也很難改變,需要花費巨大的時間精力和資源。

同時,由於每個人的背景和經歷不同,最終能被改變多少,還是未知數,激發是非常偶然的事情。

一個不確定交付結果、無法標準化和規模化的產品,是很難產生商業價值的。

更何況,即便你真的做出來,跟用戶說“我這裡能夠培養你的學習習慣,能夠幫助你重塑價值觀”。大部分人一定會覺得你就是個騙子。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我2021年打算做的教育實驗

上一篇文章提到,我今年的個人目標之一,是做一個教育實驗。

我稱之為

這不會是一個針對大規模用戶的產品,而是一個培優型的產品。

我的目的有三個:

驗證並且落地我自己對成人教育的一些教育理念;

讓我深度高頻接觸圈外的學員;

如果在一個小群體中試驗成功的話,我希望這個產品可以成為圈外的口碑產品,持續複製下去。

接下來我會說說這個產品,如果你認同且感興趣,可以報名加入。

設計理念1:鼓勵激發。

教育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

我希望用自己來帶動所有的學員互相分享。我平時會讀書,也會定期做創業/管理復盤,這些內容都會隨時分享在裡面。當然,還包括我關於行業的一些洞察。

另外,我邀請了12位嘉賓,每月1位,也會分享他們的故事、經歷、感受、洞見。這些嘉賓都是非常靠譜的朋友,也都是對教育非常有洞見和情懷的人。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設計理念2:模仿學習。

當我們在面對一個個實際問題的時候,往往由於缺乏經驗而無從下手。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最好的就是

我在諮詢公司的時候,因為不擅長跟客戶溝通,非常苦惱。後來一個合夥人給我建議,在公司裡面找到一個定位跟我差不多的合夥人,去模仿他,然後再超越他。

後來我還真的找到了一個模仿對象。在每次跟她見客戶的時候,我都先腦海裡面思考一下,自己會怎麼做,然後對照她,模仿她,最終學會了她的溝通回答方式以及思維方式。

我們平時在模仿一些成功人士的時候,往往是通過看他們的演講或者故事。但實際上,這些都是經過包裝的,是帶著公關目的的。你常常會聽到“運氣”或是“努力”,而這些,只有通過近距離模仿學習才能獲得。

因此,我對每個月的嘉賓的要求是,不要去分享一個結構化的、包裝好的內容,而是分享自己日常的思考、決策、感受。如果學員有任何問題,也可以拋給他們,看他們會如何應對這類問題,從而讓學員可以近距離模仿學習他們,未來超越他們。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部分邀請嘉賓劇透(更多請期待!)

設計理念3:線下體驗。

真正能夠激發人的教育,一定少不了線下。

線下課的體驗和線上完全不同。比如在講管理的時候,我們會去玩一個遊戲,讓所有人做角色扮演。這個過程中,很多人才真正理解了一個公司CEO、中層、基層各自的立場和分工,了解了“原來管理是怎麼樣一回事”。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所以在“微光計劃”裡面,會有線下的模塊。1年會有4-6次線下模塊,是不同的主題。每個同學可以選擇兩個模塊參加,這些模塊包括職業規劃/轉型/管理等等。

每個模塊都是兩天一夜,白天上課和練習,晚上圍爐夜話,每場控制在50人,讓大家可以有機會多交流。學費是包括這4天兩夜的酒店住宿、餐飲和交通補貼的。

人在職場,拉開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設計理念4:培養習慣。

我希望,通過每個人制定目標,以及嘉賓老師和學員之間、學員互相之間的激發,能夠讓學員養成很好的習慣。

為了鼓勵所有人養成好的學習分享習慣,我們會提供實體記錄工具。同時,做一些激勵活動,如果最終拿到優秀學員,年底會邀請你參加我們的線下年夜飯,交通費用全包哦!

什麼樣的同學比較適合這個成長計劃呢?

我會有一些篩選,不是去篩選什麼背景超牛的人,而是我希望,加入這個計劃的同學都是認可這套理念,所以我能夠滿足需求的。

我認為比較適合「微光計劃」的同學包括:

1、處在職業的轉型或者上升期,考慮未來想要去做管理、做副業或者創業的方向

2、希望跟著一群優秀的人一起,在一個好的氛圍之下養成好的學習跟思維習慣

Sponsored Ads

3、在成長中缺少可以近距離模仿學習的導師角色,希望結識這些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