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Sponsored Ads

偶然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

甲問乙:“你有《時間簡史》嗎?”

Sponsored Ads

乙:“神經病,我有時間也不會去撿屎啊!”

淺笑之餘,也引人深思。

人與人之間,始終是不同的,從立場上看,沒有誰對誰錯,只是認知不同,角度不同罷了。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1、不必向認知不同的人解釋

作家“老楊的貓頭鷹”曾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有一次,他寫了一篇文章發在微博上,下面評論的人不少,其中有一個人在下面寫道:“你寫的都是什麼垃圾文章?”

自己辛苦查證,認真思考寫出來的文章,被人張口評為“垃圾”,無論是誰都忍受不了。

儘管生氣,但老楊還是忍著怒火禮貌地反問道:“如果我寫得有什麼不對,歡迎指出來。”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結果,對方卻是理直氣壯地說:“這種垃圾書誰還看得下去!我只喜歡尼採寫的哲學,還有卡夫卡寫的小說,像你寫的這種垃圾書,我不屑看。”

年輕氣盛的老楊,立馬和對方爭辯起來:“你都沒看過我寫的書,為什麼覺得垃圾呢?”

Sponsored Ads

幾個回合下來,對方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越發洋洋得意:“你們寫書的人多數都是垃圾,寫的書當然也是垃圾,根本就不用看。”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老楊被激怒了,打出一段毫無邏輯的文字回擊,但在發送之前,他才意識到:自己也變成了一個只會與人互罵的噴子!

最後還是默默刪掉了。

前美國財政部長威廉·麥克阿杜曾說:“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在有些人的認知中,尼採就是比孔子顯得高級,說起尼採的故事頭頭是道,說起孔子的生平,卻只能飆幾句“子曰”。

想起前幾年看過的一個段子:用蘋果手機的看不起用小米手機的,打DOTA的看不起打英雄聯盟的,吃西餐的看不起吃大排檔的。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其實,尼採也好,孔子也罷,都有自己獨到的特點,本沒有高低之分,只是人心底可憐的認知,刻意將他們劃分。

越是易怒、易躁,甚至不分青紅皂白,行事全憑喜好的人,往往認知越低,當別人與自己意見相悖時,就會表現得歇斯底里。

真正認知高的人,能看到世界的本質,不會讓偏見蒙蔽自己的雙眼。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2、生活,苦樂皆是修行,無需世人認可

2016年底,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在國內上映。

沒過幾天,在國內某知名論壇上,出現了一則令人啼笑皆非的新聞:一位退伍軍人出身的父親,僅僅因為兒子去看了正在熱映的電影《你的名字》,就將其暴打了一頓。

不僅如此,他還強烈建議班上其他同學也不要去觀看。

從這位父親發帖的文字看,似乎還在為自己的“愛國”,“大義滅親”的行徑沾沾自喜。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好在下面網友的評論,多少還是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時代年輕人的進步和理性。

想起著名軍事評論家,被網友敬稱為“局座”的張召忠少將的行為,與此形成了鮮明對比。

局座每每現身直播平台時,都會被一些人有意無意地問道關於“抵制日貨”的問題。

局座對此也習以為常,只是回復了一句:“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同樣是行伍出身,格局眼界卻有天壤之別。

讀書時,井底之蛙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可一旦進入社會,經歷生活的瑣碎後,卻在不知不覺間活成了那隻青蛙。

生活中,多的是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的人,在他們的觀念中,自己就是正確的,按照他的方式生活才是幸福。

Sponsored Ads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有的人30歲已是3個孩子的爸或媽,有的人30歲依然保持單身。

這本無可厚非,可偏偏有些人就是認為,30歲不結婚就是有問題;結婚生娃就是向生活低了頭。

本質上,都是個人選擇的結果,沒有優劣之分,只因人心中的偏見和認知上的差異,將正常的社會現象妖魔化。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無論選擇婚姻,還是保持單身,都是自己的生活。

你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也不必管外界的流言蜚語,更不用向任何人解釋你自己,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生活本是自己的苦樂修行,無需獲得世人的認可。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3、發自己的光,別吹滅他人的蠟燭

曾經,有位朋友怒氣沖沖地跑來找郭德綱,跟他說有粉絲罵他的相聲不搞笑,還說他的相聲上不了檯面,簡直是在丟相聲界的臉。

郭德綱聽完後並沒有生氣,反而十分輕鬆地左右言他:“我發現黃瓜炒蝦仁時,用鹽將瓜片醃透,然後再炒,味道更加鮮美。”

還有一次,一個徒弟發微博遭人辱罵,跑來跟郭德綱訴苦。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郭德綱勸他說:“既然聊不到一起,何必受累?不理便是。”

他還給徒弟打了個比方:兩個人打賭諸葛亮和孔明是不是一個人,不管最後誰輸誰贏,都毫無意義。

歷經世事的郭德綱,早已不是初出茅廬的愣頭青。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對於外界的流言蜚語,他早已習慣,或者說早已不為所動。

嘴長在別人身上,別人怎麼說我們永遠都控制不了,既然彼此相處不愉快,那就各走各的道好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也一定有基於這個小世界產生的認知。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朝陽就如看到希望,也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欣賞他人的優秀,包容他人的不足。

這個世界看你笑話的人,遠比希望懂你的人多得多。

有時候,你越解釋,反而越會讓別人覺得自己是正確的。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或許你的初衷是好的,但你要相信,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你。

人生海海,你只需發自己的光就好,別吹滅任何人的蠟燭。

就如《流金歲月》中的那句台詞:“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4、人生,就是擴大認知的過程

著名歷史老師袁騰飛曾戲言:“越落後的文明,越不可戰勝。”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絕對政治正確的觀點,容不得別人反駁,甚至懷疑。

年輕時,只要覺得與自己相悖的觀點,都是謬論,尖銳的人甚至會進行攻擊,以傷害他人、貶低他人的方式,獲得滿足。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後來,經歷生活的捶打,漸漸變得皮糙肉厚,耐造耐磨。

人生,就是將你曾經堅信不疑的真理,慢慢變得半信半疑,最後再看見另一種可能。

人的認知始終是有局限性的,所謂的成長,就是將認知向上突破,向下兼容的過程。

Sponsored Ads

往後餘生,願你我帶著謙遜的自己,不卑微、不討好,始終迎著陽光,默默生長。

永遠不要跟認知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