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

原來這就是「標籤效應」(深度好文)

Sponsored Ads


你被貼過標籤嗎?

或是你給自己貼過標籤嗎?

Sponsored Ads

你是標籤效應的受害者,還是受益者呢?

如果一個孩子學習時總是坐不住、不認真,我們會想當然的認為他根本不是學習那塊料;

如果一個男人本本份分做著一份收入不高的工作,沒有更大企圖心,我們會說他「沒有出息」。

我們的身上被貼了形形色色的標籤,而這些標籤又會反過來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

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心理學的「標籤效應」,一探究竟。

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招募了一批紀律散漫、不聽指揮的新士兵,要求士兵每月向家裡寫一封信,大意是說自己在戰場上如何奮勇殺敵以及聽從紀律服從指揮的。

雖然信中說的都是莫須有的事,但是半年過後,這些士兵真的像信上所說的那樣去改變了。

這就是標籤效應的神奇之處。

Sponsored Ads

標籤效應是指人一旦被下了某種結論,就會像商品被貼上了某種標籤,一樣,會自覺按照這個結論做事。

心理學家發現, 「標籤」具有一定程度的導向作用,無論這個標籤是好還是壞,它都會對一個人產生強烈的影響。

裡約奧運會拿到奧運季軍後,傅園慧成了「洪荒少女」,全網爆紅,而關於她的原生家庭也被津津樂道。

傅園慧剛進省隊,就跟同隊的姊姊們說,自己是個天才。

爸爸送傅園慧去鍛煉,有人跑過來跟傅爸說,「你們家傅園慧在游泳隊裡說自己是天才!」

話語裡,滿是譏諷與嘲笑。

一般的父母這時候很可能會說「哪有哪有,別聽她胡說」,回頭還會批評孩子幾句:「你要謙虛一點,別到處張揚。」

但傅爸卻在女兒面前,對那個孩子說:「是的,我們傅園慧真的是天才。」他的語氣裡,是不容辯駁的篤信與堅定。

傅園慧說,從小到大,父母一直鼓勵她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且不斷告訴她,她是最棒的。而父母給她貼上的標籤,成了她篤定的信仰。

每次比賽,傅園慧都會對自己說:「我是最棒的,最好的,是個天才。」

雖然看起來有點傻,但是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挫折與攻擊的時候,這三句話就可能成為你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在父母的教育下,傅園慧成長為一個敢於挑戰,願意愛自己、相信自己的陽光姑娘。

當然,這是標籤效應的正面作用,生活中還是充斥著很多標籤效應的負面作用。

「我教了你幾遍了還不會?你怎麼那麼笨!」

「別人都考90、100分,你就考70分?你怎麼那麼不爭氣?」

不斷接收這樣的信號,久而久之,孩子的信心大受打擊,慢慢也就默認了自己的不優秀,然後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他是真的不爭氣。

貼標籤的行為,在我們周圍隨處可見,我們在與世界不斷溝通的過程中都主動或被動的成為了「標籤人」。

人們為什麼那麼愛貼標籤?

因為我們的大腦愛偷懶,怎麼樣簡單省力,怎麼樣來。

所以,人們喜歡把女人分為30歲結了婚的和30歲沒結婚的。

因為這樣分類最簡單,無需考慮到每個人的獨特性和特殊性,其實這是大腦偷懶的方式。

這一點心理學家稱為「自發類別化」,即通過把客體歸入不同的類別來組織世界。

而標籤又為什麼會對我們起作用呢?

因為心理的暗示作用。

標籤會內化為我們的自我認知,當我們被貼上「我是最棒的」標籤,我們的積極性會提高,潛力會被激發出來,我們就會越來越符合標籤的設定。

而如果被貼上的是「我不行」的標籤,那我們會不斷自我暗示,去證明我真的不行。

被貼標籤時間長了,角色就進行了內化,人們的所作所為就為了來維持這個角色設定。

朋友跟我說起來她的經歷。

她來自農村,小時候父親總跟她說,她不是讀書的料,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沒有用,希望她能早點打工賺錢。

後來學習上遇到困難,她就發現自己真不是學習的料,對學習產生了恐懼。

Sponsored Ads

最後書也沒讀幾年就出來工作了。

再後來她遇到了現在的老公,老公一直鼓勵她自學讀完大學。

她陷入強烈的自我懷疑,她問老公:「我能行嗎?」

老公非常堅定地告訴她:「行!你一定行!」

幾年的時間,她竟然真的自學讀完了本科,如今自己的事業也做的有聲有色。

多年後,談起自己的改變,她無不感慨地說道:遇到一個好先生,相當於重生了一次。

很多父母不知道,一句「不行」,可能會葬送孩子的一生。

世界上沒有不行的孩子,只有缺乏鼓勵的家長;

世界上也沒有生來就糟糕的自己,只有愛打擊不斷拖後腿的伴侶。

不得不說,標籤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太大了!

很明顯,那些負面標籤裡,有著很多偏見和不合理,也會束縛我們人生的腳步。

那我們到底該如何利用好標籤效應,為我們的生活服務呢?給你三個心理學建議。

多給自己貼正面的標籤

「這件事我一定行」

「我能夠處理這件事」

「這對我來說沒什麼難的」

……

多用類似的積極正面的暗示語,每天起床後對著鏡子說幾遍;在自己遇到困難後,在心中對自己默念幾遍。

然後採取積極的行動,勇敢直面問題,直到取得成功,將積極的標籤效應發揮到最好。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一句稱讚的話,可以讓我活兩個月。」

肯定自己的每一次的進步,哪怕只有點滴。

不受制於別人給貼的負面標籤

最了解你的人是誰?是父母?老師?朋友?領導?同事?

不!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我們要想明白一件事情,任何別人的評價,都是主觀的,都是基於他們的認知做出的判斷。

這個判斷不會100%準確,因此我們也不必糾結於別人的評價中。

尤其是一些負面評價,我們要審慎地接受。

我們可以接受一些改進的建議,但是不接受負面的定性式評價。

因為人生是動態的,有無限可能。千萬不要因為別人的負面標籤,而將自己禁錮在原地。

重建你的內部評價體系,活出「自主人格」的人生

標籤效應之所以起作用,是因為我們大多依仗外界的評價體系。

因為外界覺得30歲之前應該嫁人,所以到了30歲還沒結婚,我們會焦慮不堪。

而如果我們內心有一個堅定的價值判斷,我們就不會被外界的評價所擾。

因為我們知道,哪怕30歲我沒有結婚,也不會因為單身就價值損耗,我依然是一個內心豐盈、靈魂有趣的人。

為了避免我們被負面標籤捆綁,我們應該重建內部評價體系,活出「自主人格」的人生。

什麼是「自主人格」?

擁有自主人格意味著我們為自己的人生做主,我們既能深入理解世界,又能真實地看到自己。

為了增強自主人格,我們應該多多發掘自身優勢和潛力,將它們發揮到極致,這樣當我們遭遇外部的負面評價時,我們才不容易被影響。

有一則廣告,其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Labels and designs are only for cans ,not for people. 」(翻譯:罐子才該有標籤和設計,人不該有)

最後要說的,就是不要輕易給別人、給自己貼「壞」的標籤,而是要貼「好」的、積極的、正向的標籤。

如果說你希望另一半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使勁誇他是什麼樣的人,試試看,會不會有效果?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使勁誇他是怎樣的小孩,試試看,會不會有效果?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下屬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朝那個方向去誇他,試試看,會不會有效果?

Sponsored Ads

希望我們能做一個正面的人,也都能夠運用標籤效應,擁有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