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需要取悅的人只有自己

Sponsored Ads

“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放輕鬆,你可以不完美。”

作者:末那大叔

  你有沒有過這種體驗?

Sponsored Ads

  考試還沒開始,就擔心自己考不過;還沒上台表演,就擔心自己搞砸了;戀人不回信息,就容易胡思亂想;別人稍稍皺皺眉,就開始自我反思。

  “想太多”的人,總是是特別累。

  不管是處理工作、社交還是談戀愛,都如履薄冰。

  其實這都是,你正處於“精神內耗”的表現。

  有部名為《星期六》短片,很寫實。

  獨居男人列出了一個清單,寫著週六要做的事:

  洗碗、洗衣服,付賬單、清潔浴室、丟垃圾、打電話給老媽,然後晚上再找點有意思的事情做。

  然而就這麼幾件事,他卻糾結了一整天。


  他想先洗碗,又覺得應該先把衣服送去洗衣店;

Sponsored Ads

  又想先洗澡,應該趁洗澡的功夫打掃浴室;

  又想去洗衣店,順便扔垃圾和拿賬單。

  他一遍遍在腦裡盤算最優順序,又一次次推翻。

  最後一天過去了,他什麼也沒做,卻感覺特別累。


  這就是典型的“內耗型人格”:

  在事情發生前,就開始胡思亂想;

  一旦事情稍稍不如意,就開始玩命焦慮。

  總是預想最壞的結果,提前失望、難過。

  總是想做到完美,卻往往適得其反。

想起上週末我和朋友在餐廳吃飯,就遇到這麼一個男服務生。

  我和朋友剛落座,他過來倒水,不小心把水灑了朋友一身。

  他慌忙道歉,手忙腳亂地拿紙巾幫朋友擦;

  朋友倒淡定,擺擺手說沒關心,就開始點餐。

  結果後面每次上菜,男生都要過來道一次歉。

  並且反覆解釋這是他上班的第一天,希望我們千萬不要投訴他。

  但我們越是安慰,他反倒越是緊張,頻繁過來打斷我們聊天。

  結果就是,我和朋友趕緊吃完,逃離了那家餐廳。

  “內耗型人格”最大的問題,是不放過自己。

  因為不放過自己的錯誤和不完美;

  反倒弄巧成拙,把小事化大了。

  “你越在意什麼,什麼就容易毀掉你。”

  你以為最大的敵人,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嗎?

  實際上,你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

  內耗型人格,連被愛的勇氣都沒有。

  《老友記》中,有位很優秀的男生叫羅斯。

  他畢業於常青藤名校,擁有博士學位。

  他不僅是紐約地質博物館的首秀顧問;

Sponsored Ads

  還在29歲那年,成為紐約大學最年輕的常駐教授。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出類拔萃的人,在追求新同事卡莉時,卻非常自卑。

  原因是:卡莉的前男友,曾獲得諾貝爾獎提名。

  “她的前任比我強”這件事,深深影響著羅斯。

  他遲遲不敢表白,但卻總是忍不住,拿自己和卡莉前任做對比。

  為此食不能寐、夜不安寢,特別疲憊。

  後來直到有一天,卡莉帶著新男朋友出現;

  他懊悔不已的是,那個人的學歷還沒他高。


  人生大部分事,都是可以拿成績排名的。

  高分的學生,能擁有名校的選擇權;

  優秀的員工,能擁有升職的優先權。

  但愛情不行,你不會因為優秀而被愛。

  總是因為對方前任太好,而心神不寧、胡思亂想。

  會在精神內耗中,悄悄毀掉這段關係。

  對於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而看輕自己的人。

  最好的勸告是:

  “想,都是煎熬;做,才有解脫。” 

  真正讓我們覺得困難的,是幻想而非現實。

  你總是擔心自己不夠好,不配成功、不配被愛嗎?

  事實上,是你還沒有接納自己。

曾有一位精神內耗嚴重的摯友,來向我尋求幫助。

  為了能夠治好自己胡思亂想、舉棋不定的毛病。

  她做過很多努力,甚至去做過心理輔導。

  但每次一開始胡思亂想,她就會特別沮喪,覺得自己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

  實話講,我不是心理醫生,也不知道如何去根治。

  但我知道有個心理學名詞,叫白熊效應。


  意思是越不讓你去想一隻白色的熊;

  你反而會在腦海裡,立馬想到這個東西。

  所以我給她的建議是:帶著症狀去生活。

  就是放過“不許內耗”的想法,學著釋然一些。

  我們不可能不為結果焦慮;

  但可以鼓勵自己,盡快採取行動。

  我們也不可能不在意別人的看法;

  但可以試著區分,要聽進去誰的建議。

  終其一生,我們永遠無法做到讓所有人滿意。

  但這樣也好,畢竟我們需要取悅的人只有自己。

  你要相信的是:

  沒有不可治癒的傷痛,沒有不能結束的沈淪。

Sponsored Ads

  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放輕鬆,你可以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