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

發人深省的「大象思維」:原來人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Sponsored Ads

在泰國的馴象場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

千斤重的大象,被一條細細的鐵鏈子拴得老老實實。

Sponsored Ads

為什麼大象不掙脫呢?

原來馴象人在大象幼年的時候,就開始用鐵鏈拴著幼象,當時的幼象拼命掙扎也無法掙脫鐵鏈。

久而久之,大象習慣了被鐵鏈拴著的狀態,即使長大後力量早已翻了幾倍,也不再嘗試掙脫,甘心受鐵鏈的限制。

這就是發人深省的「大象思維」。

大象如此,人亦如此。

很多時候,局限一個人的不是環境,不是能力,而是固定的思維模式。

唯有打破固化思維,推倒思維的墻,才能獲得新生。

打破思維定式,人生學會轉彎

看過一個故事,一位攝影師常在海邊拍照。

Sponsored Ads

他發現有個漁夫每天捕獲滿滿一網魚,卻總將大魚扔回海裡,只帶走一些小魚。

問及緣由,漁夫解釋說,自己家的鍋太小了,大魚無法下鍋。

攝影師追問:「為何不換一個大點的鍋?」

漁夫說:「家裡的鍋和灶是配套的,灶只有那麼大,鍋不合適就不能用了。」

攝影師建議漁夫重新壘一個灶,漁夫卻說:

「爐灶是爺爺留下的,拆了我不知道怎樣做出一個新的來。即使有人幫我建一個新灶,我也不知道如何用。」

漁夫的這番話讓人目瞪口呆,一個人的思維一旦陷入固化,竟會變得如此愚昧。

叔本華說:

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

人,最怕自己框住自己。

固守舊的思維模式,就是在給自己的人生畫地為牢。

老舍的小說《駱駝祥子》,就暴露了一個思維固化的人的一生。

小說的主人公祥子,起初勤快、淳樸、善良,沒有其他車夫的不良嗜好,深受車行「大小姐」虎妞的青睞,成了車行老闆劉四爺的女婿。

按理說,祥子的人生應該有很多種可能性,可他卻偏偏認準了買車、拉車這一條道,渾然不理外界的變化。

也無視周圍人的勸諫,狹隘又頑固,一味拉車、攢錢、買新車、再繼續拉車。

他的一生,活在自己圈定的認知裡,不知不覺將自己圈進了「牢籠」。

在經歷了新車被搶、虎妞和小福子相繼離世的打擊後,他依舊沒想著如何改變,而是自暴自棄,混吃等死。

愛默生說:

庸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為他們的思想過於固執。

人若總是固守著老思想、老傳統,難免會走進死胡同。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形式也在變,過往的經驗、內心的觀念、自身的習慣,都要及時審視,及時更新。

打破思維定勢,多想一些,多走一步,才能真正找到通往未來的路。

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思維認知

前段時間,一位朋友分享了一個故事,讓我很是感慨。

朋友說,他老家的村子盛產多種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

但由於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盡管農產品很優質,還是會經常陷入滯銷。

而很多農產品都有時令性,一旦過了時節,就更難銷售了。

每逢市場不好,為了能及時賣出自家農產品,村民就一家賽一家地降價。

中間商吃準了村民的心理,往往狠勁壓價。

村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賺不了幾個錢,倒是中間商賺得盆滿缽滿。

這種狀況持續了好些年,直到一個大學生村官的到來。

這個大學生是怎麼做的呢?

他在了解情況後,成立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組織村民統一銷售,防止惡性壓價。

還設計了村標,將村標注冊成商標,對農產品統一進行包裝設計,打出品牌。

同時藉助互聯網直播等方式宣傳,打響品牌,他甚至還組織團隊去大城市推介,與各大超市建立產地直供。

這樣一來,銷量有了保證,品牌價值也日漸增加,村民依靠農產品的收入大幅提升。

這就是思維認知的差別。

Sponsored Ads

村民的思維單一,認為農產品賣不出去,就只能低價再低價去銷售。

但大學生站在一個更高的視野,換一種思維,想到了更好的解決方案,解決了困擾村民多年的難題。

很認同一句話:

平庸的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而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思維。

思維認知,往往決定一個人能過上什麼樣的生活,達到什麼樣的人生高度。

做事情,如果總是以固定的思維去思考,就會固步自封,寸步難行。

相反,跳出思維慣性,學會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就會迎來一片新天地。

就像切楊桃,豎著切平平無奇,但是橫著切就能收獲一顆五角星。

所以,千萬不要抱著一成不變的思維去生活,想別人所不曾想,才能為別人所不能為。

一個人能走多遠、登多高,取決於能不能打破思維的牢籠。

推到思維的墻,才可以走得更遠

《黑天鵝》裡有一句話:

擋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只有內心沒有高墻,人生才能不可阻擋。

以下4個維度,助你打破固化思維,收獲一個新我。

1. 破除經驗主義

《呂氏春秋》記載過一個故事。

楚國想偷襲宋國,派人先測量澭河的深淺並為渡河做好標記。

但天降大雨,河水漲了許多,楚國人卻仍按事先設好的標記過河,結果淹死了一千多士兵,渡河失敗。

世間萬事時刻在變,如果我們一味固守經驗主義的藩籬,往往會陷入困局。

著名的「火雞定律」說,我們的大腦對過往的經驗產生依賴,久而久之,便會形成固定思維。

只有破除經驗主義,才能打破思維的桎梏,跳出直覺和經驗的窠臼。

2. 多閱讀、多思考

林語堂說:「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

讀書,是了解廣闊世界,打開認知大門的一把鑰匙。

每一本書,都是一套「思維模式」。

讀書越多,就會見識越多不同的思維模式,就有助於打開思維的路徑。

厚積才能薄發,人要不斷讀書思考,不斷汲取新知識,才能阻擋思維固化,不斷充實自己。

3. 多與認知水平高的人交流

商業哲學家吉米·羅恩說:「你是你最常接觸的5個人的平均值。你和誰在一起,你就會成為誰。」

你接觸的人認知水平越高,你的思維認知能力提升就越快。

很多人之所以快速成長,很大程度受益於結交的高人。

所以,多和高人交流,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你的思維不知不覺中就得到了提升。

與優秀的人同行,是打破固化思維,打開視野格局,少走彎路的一大法寶。

季羨林曾說:

人隨著年齡增大,最怕思維僵化。

思維僵化的人不願意接受新事物,活在自己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最終與時代脫節。

有的時候,我們因太過規律的生活,多次面對同樣的事情後,難免形成思維慣性。

就好比手拿錘子的人,看什麼都是釘子。

所以,平日裡在一些小事上嘗試變換、鍛煉思維。

比如,換一條路回家,換一種方式購物,換不同方式查資料,換不同穿衣搭配等等。

這些微小的改變,可以訓練大腦跳出固有框架,學會解決無法預料的事,保持思維活躍性。

特別喜歡一句話:

學歷是銅牌,能力是銀牌,人脈是金牌,思維是王牌。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思維,就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就像《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的那段對話:

「世界到底有多大?」

「如果思維是一堵墻,世界就在墻的另一邊。」

Sponsored Ads

餘生,願我們都能不斷推動思維的墻,將人生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