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語錄

為什麼說35歲之後很難找到好工作?4個原因,希望你沒有

Sponsored Ads

站在從業者角度,我們需要明確地知道35+的危機的確存在。不管我們是否關注,它都在那裡,遲早要與我們相遇。

因此,盡早思考35+之後的職業道路,並關注「如何保持自我刷新的習慣」,就變得尤其重要。

Sponsored Ads

我們最近密集面試,簡歷看過上百封,面試過幾十人,總結規律發現:原本希望招35歲左右、有經驗的人,但是面試一圈下來發現很難找到35歲以上、符合我們需求的人。

我們希望候選人有強烈的目標感,有明確的職業目標,並且有持續學習、保持自我刷新的習慣,相信方法論並持續投資於方法論。

但很遺憾,這樣的人在35歲以上的人裡面甚少發現。與之相反,我們發現35+的應聘者普遍有如下特點:

01 絕大部分人缺少激情和好奇心 有趣的人特別少

眼睛裡不再閃閃發光,好像沒有什麼事情是他挺特別感興趣的,很少從他那裡聽到對某件新生事物的強烈好奇。

02 過於倚重工作經驗 普遍對方法論不重視

有很多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應聘者,過於看重自己的工作經驗。談及方法論時,普遍會說方法論有局限,但又無法說出具體的局限在哪裡。

問題在於, 工作經驗是很難描述清楚、也很難傳承的。企業招人不只是為了解決眼下的問題,而是謀求更大的發展,因此在經驗和方法論之間,企業更看重可以傳承的方法論,而不是沈澱在一個人腦中,無法提取與傳承的所謂經驗。

03 沒有持續自我刷新的習慣 也缺少自我刷新的機制

Sponsored Ads

其實提到自我刷新,沒什麼秘密,無外乎通過閱讀、與高人交流切磋、在實踐中摸索等三種主要途徑。

比如我會經常問對方:「在最近半年看了什麼有啟發的書?具體啟發是什麼?自己在最近半年的認知提升主要體現在哪裡?」

很遺憾, 很多35+以上的人似乎已經停止閱讀了,偶爾還在閱讀的人,閱讀范圍局限於輕鬆的娛樂書籍,也很難談論具體的啟發在哪裡。

當然,自我刷新最好的機會來自於在「主航道」工作,主航道的水流速度會逼著每個主航道上的人快速地學習和迭代自己。但很多面試者既不在主航道上,又缺少閱讀或者與高人交流的習慣。因此從我們的視角看,對方其實已經放棄了主動自我刷新。

Sponsored Ads

04 缺少非常明確的 個人目標

當我們問:「你最近5-10年的工作目標是什麼?」經常聽到的答案是:我很看好這個方向,希望加入進來,在管理/專業方面發展自己的優勢。非常模糊,沒有具體的目標。

與此相反,當我們問一個30歲左右的年輕人時,經常能聽到明確而且「膽大包天」的目標,比如「我希望在40歲成為一家公司的CEO」,「我希望成為曾鳴那樣的戰略專家」等等。

目標明確和目標模糊帶來的結果天差地別。

目標模糊的人看到一個大概的方向會跳進去,但是目標明確的人卻清楚自己選擇這個賽道、這家公司的具體原因。也知道自己在這裡的具體價值是什麼,希望在哪方面有確定的提升。

過去自我解嘲說作為中年人,難免「變得油膩」,但是對於何謂油膩卻缺少明確的認知。

在最近兩個月的面試過程中,我發現我對於「油膩」的認知進了一步,越是沒有明確的個人目標,缺少自我刷新機制的人,越是願意猜測你的想法,順著你的想法和你溝通,這樣做的效果不僅不好,反而讓面試官認為你缺少鮮明的自我特點(也許的確沒有)。這樣的情況,就是油膩的體現。

與此相反,很多年輕人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自己是誰,要去哪裡。回答問題乾脆利索,不帶任何遲疑,相對於「油膩」,這是一種「清爽」的感覺。

相比於招聘油膩的中年人,我們更願意招聘年輕、經驗相對欠缺,但充滿沖勁的年輕人。我們願意花時間去培養這些人,等待這些人逐漸補足經驗。

能招聘並培養年輕人,尤其是逐步能招聘並培養畢業生,就是一個團隊,一個組織能力提升的重要標志 —— 只要想清楚這一點,結合企業的遠大目標,就應該果斷、堅決地更多地關注年輕候選人。

站在從業者角度,我們需要明確地知道35+的危機,的確存在。不管我們是否關注,它都在那裡,遲早要與我們相遇。

Sponsored Ads

因此,我鼓勵大家盡早思考35+之後的職業道路,並提前給自己充足的時間準備,尤其關注「如何保持自我刷新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