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 處世

原來,這就是「共生效應」

Sponsored Ads

自然界有這樣一種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顯得矮小、單調,而與眾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

人們把植物界中這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現象,稱之為「共生效應」。

Sponsored Ads

眾多的植物在一起生長,勢必會為了獲得更好的陽光奮力的向上生長,必須往高處長,否則就享受不到陽光,就會被淘汰。

所以眾多的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我們會看到生機盎然。

這與我們曾經提到過的「鯰魚效應」一樣,在一群沙丁魚中放一條鯰魚,能使沙丁魚群更加有活力。

這就是競爭帶來的生機。

同樣人與人之間也存在「共生效應」,一群人、一個團隊也會因為競爭,孕育出更大的活力。

英國著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從1901年至1982年先後出現了25位諾貝爾獲獎者。

正是這些優秀的學者們共生在一起,他們相互學習,相互競爭,相互影響,相互競爭,才能取得這如此大的成就。

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很容易受到身邊的人和身邊環境的影響,與優秀的人共生,能夠被他們的質量和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團隊中那些較為弱勢的群體也能夠得到激發和提高,整個團隊也會欣欣向榮。

最終整個團隊在比個體單獨時進步得更加快,取得的成就也更大,這也是我們常說的「1+1>2」。

Sponsored Ads

對每個人來說,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團隊引進了一個優秀的人才而悶悶不樂,認為的晉升通道被阻塞,能夠獲取的資源在減少。

正確的態度是應該慶倖,自己的身邊又多了一個厲害的人。

因為有人說過: 「你的水準取決於你最常接觸的幾個人的平均水準」。

寧做鳳尾,不做雞頭的道理也在其中。

Sponsored Ads

寄居蟹和海葵之間也存在著一種有趣的共生現象:那就是有一些寄居蟹會將海葵背在背上。

從表面上來看,寄居蟹增加了自身的重量,會不利於自身行動,照理來說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因為沒有生物想要去增加自己的負重,也更不會主動去束縛自己的自由。

但是往深處研究會發現,海葵有毒的觸手會幫助寄居蟹對抗它們的天敵章魚,而且還能夠給寄居蟹穿上外衣,方便偽裝。

而海葵呢?則是能夠和寄居蟹一起旅遊。

所以,最終寄居蟹選擇背起了海葵,並把這個行動寫進了自己基因的圖譜。

我們會發現海葵和寄居蟹的這種共生關係中,寄居蟹雖然能夠通過海葵來保護自己卻也犧牲了自己部分的自由,也不得不承擔更重的負擔。

現在我們再思考為什麼「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顯得矮小、單調,而與眾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時。

我們會發現,當眾多植物在一起生長的時候,彼此之間不僅僅是競爭,於此同時它們也是在彼此成就。

因為眾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它們抱團成為了一個團體,相比單獨生長時,它們能在土地中儲蓄更多的水分,能更好的應對乾旱,也能應對更多的不確定性天氣。

人與人之間的共生也是如此,我們會發現一個好的團隊之間不僅僅有競爭關係,而且還有海葵和寄居蟹之間這種相互讓渡的關係。

他們一邊競爭,一邊抱團相互影響,相互幫助,相互成長。

Sponsored Ads

當一個團隊 裡面只有競爭關係時,我們會發現他們陷入了「 螃蟹 效應   ,最終的結果只能 是相互 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