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寫給所有父母:你的孩子正在“遠離”你,真相扎心

Sponsored Ads

網上曾瘋傳紀伯倫的一首詩《論孩子》: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Sponsored Ads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而非因你而來;

他們雖然與你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

做父母的都曾堅定的認為昔日生養、苦心撫育的孩子,會陪在自己身邊一輩子;

殊不知,兒女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是因我們而來,卻不會因我們而停止腳步;

父母與孩子之間,終究是紅塵中需要了結的一段緣分。

寫給所有父母:你的孩子正在“遠離”你,真相扎心

子女如燕,抓不了,留不住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愛是以聚合為終點,只有一種愛指向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Sponsored Ads

孩子從出生在這個世界上以後,就走上了一步步遠離父母的行程。

從幼兒到成人,從讀書到成家,一路走來,慢慢地與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

《請回答1988》是一部火了近6年的家庭溫情劇,之所以連續幾年都被大家稱讚,最大的原因是它講述了最最真實的情感,包括父母和子女。

寶拉是胡同裡很懂事的孩子,但同時也是一位不擅長表達愛意的女兒,性格里的這一點和她的爸爸很相似。

但她對爸爸的愛,一直都藏在心裡;爸爸也一直都視她為掌心裡的珍珠,特別是寶拉爸爸在寶拉婚禮結束後,讀到女兒寫給自己的信時,忍不住淚如雨下。

多少父母看到這一幕會想到自己,當初繈褓裡的寶貝女兒,轉眼就嫁為人妻,成為“別人”家的兒媳,心裡難免少不了落寞和難過。

而下面這段父親在女兒婚禮上對女婿說的話,更是讓為人父母的心中千愁萬緒。

“第一個抱她的人是我,不是你;第一個親她的人是我,不是你;第一個愛護她的人是我,不是你;可是陪她一生的人,我希望是你,而不是我。

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不要打她,不要罵她,也不要背叛她,你跟我說,我帶她回家。”

短短兩三句話填滿了一位父親對女兒的不捨和心疼。

長大後的孩子就像羽翼豐滿的燕子,總有一天會飛出鳥巢尋找自己的人生伴侶。

這個時候,做父母的會突然覺得這20幾年就像眨眼一般,沒等好好體會膝下承歡的幸福,孩子就要離開自己,建立新的家庭。

這裡面的個中酸澀只有做父母的能貼身體會,同時也慢慢明白父母與子女一場,相伴之路只有一程,而非一生。

即使心有嘆息,也沒辦法改變,兩輩人的相識就像一個輪迴,逃不過最後的別離。

寫給所有父母:你的孩子正在“遠離”你,真相扎心
寫給所有父母:你的孩子正在“遠離”你,真相扎心

孩子是獨立的,父母要學會放手

網上一則小故事,讀完耐人尋味。

“我們很有錢嗎?”一個小孩問他的爸爸。

爸爸回答說:“我有錢,你沒有。”

而相同的問題,另一個小孩問他的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回答他:“我們家有很多錢,等我死了,這些將來都是你的。”

故事中的兩個孩子長大後,走向完全不同的人生。

第一個小孩靠自己的獨立和勤奮闖下了一片事業;而第二個小孩從小被灌輸:

你不努力,還是會有大筆遺產等你繼承的想法,所以從未獨立,整日無所事事。

兩位父親不同的回覆,其實是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

前者認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想要成功必須靠自己努力,後者卻認為孩子可以理所應當繼承自己的遺產。

相反另一則故事裡母親對孩子說的話,讓其他父母和做孩子的聽了都稱讚和高興。

《少年說》節目裡一位高一的男生從小生長在單親家庭,媽媽為了給他更好的教育,獨自一人不辭辛苦帶著他從農村到城市。

男孩體恤媽媽的不容易,貼心地對她說:

“你照顧了我12年,距離我上大學只剩3年,在未來的3年裡,我會多為你做飯,讀了大學以後,我就很難再為你做一頓飯了。 ”

這麼懂事的孩子是怎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或許媽媽紅著眼眶說出的這句話能給我們答案:

“你是一隻快樂的小鳥,你不屬於我,你屬於你自己,你屬於藍天。”

《愛和獨立》這本書中說到:

“我們所能給孩子的,只有兩份可以持續長久的遺產,一份是根,另一份是翅膀。”

告訴子女你是自由的,可以放心去飛,這才是對他(她)最好的教育。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做父母的照顧不了他們一輩子;讓他們自己去翺翔,去闖蕩,才能幫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

同時孩子只有完全走上由自己選擇的路,才能對未來負得起責任,全力以赴。

Sponsored Ads
寫給所有父母:你的孩子正在“遠離”你,真相扎心
寫給所有父母:你的孩子正在“遠離”你,真相扎心

父母與子女,聚少離多才是常態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爆發,因為疫情原因,很多人第一次在家待了那麼久的時間。

媽媽也跟我說:“你自從讀書工作,就沒在家待過這麼長時間。”

俗話道:“娘心操在兒心上,兒心操在石頭上。”

孩子長大之後,心裡裝的多是自己的事,分給父母的時間越來越少。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媽媽自拍的“吐槽”視頻。

視頻裡全程都是老媽在“抱怨”自己的兒子。

聽不懂兒子說的網絡語,也弄不懂兒子整天在忙啥,給他打電話讓他抽空回家吃飯,也因為緊密的工作而被匆匆掛斷。

他們也懂不是孩子不願意回來,實在是因為工作和生活讓他(她)抽不開身。

身體上的遠離只是讓父母略覺得無奈,心靈上的疏遠才讓父母感到“害怕”。

曾聽人講這麼一個故事,一位在公司從事招聘工作的員工說自己曾面試過一位60多歲的老大爺。

一開始招聘人員也吃了一驚,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年紀的應聘者。

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老大爺今年剛退休,前來應聘最基礎的管理員;

原因就是不想讓自己一直在家閒著,避免腦子變糊塗,更重要的是接觸外界的事物還能和兒女搭上話,保持一定的交流。

為了和疼愛的子女走得更近一點,年老的父母也願意去想辦法。

隨著變老,我們也慢慢發現父母與孩子之間,聚少離多才是大部分人的常態。

正如一位作家說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時間是無情的,自己變老,孩子長大,分離是早晚的事。

寫給所有父母:你的孩子正在“遠離”你,真相扎心
寫給所有父母:你的孩子正在“遠離”你,真相扎心

孩子終會遠離父母

父母和孩子,是不同的歸途。

“子女長大後,就會漸漸遠離父母,他們會有自己的生活,以自己的生活為重。每個人都會漸漸變成這樣。”

這是《東京物語》中的一句台詞,聽著很殘酷,卻也是事實!

這部影片中就有一對老夫婦,他們生活在海濱小城,因為老年生活孤獨寂寞,加上想念遠在東京的子女,所以動身前去探望。

一路奔波勞碌來到東京之後,很開心見到自己的孩子,但在東京的這幾天,老兩口多是獨自“悶”在家裡,因為子女們實在太忙了。

大兒子一家本計劃帶二老出去轉轉,卻因為一次急診臨時把出行推到下週;大女兒也因為美容院顧客太多,抽不開身。

之後老夫婦也是看孩子們太忙,就打算啟程回老家。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就是這樣,小時候,子女把父母當做自己世界的中心,依賴他們;但成家之後,過好自己的日子,變成了生活的重心。

子女的這一變化對身為父母的人來說非常殘酷,因為要眼睜睜的看著兒女的人生軌道和自己的越偏越遠。

不過天下父母是一樣的,都會經過這個必然的過程。

父母子女一場,是上輩子修來的緣分,也是相互治癒的一路。

馮塵曾說: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互滋養。我原本以為自己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後才發現,也成全了我自己。”

孩子在父母身邊時,就好好愛他(她);假若一天,孩子遠離自己,想念自己的父母時,能被滿滿的愛意填滿胸口那也足夠了。

做父母的,帶著對子女濃濃的愛,心滿意足的看著他們堅定地越走越遠,這便是最好的結局。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一次緣分,一次漸行漸遠的成長,一場孤注一擲的離別。

父母和孩子,就像一張浮動的畫,共處的時光轉瞬即逝;

從他的呱呱墜地到遠走高飛,父母與孩子之間有過親密,但終會面臨分離。

為人父母也是有期限的,要在逐漸放手和退出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有人說:

“父母與子女之間,其實就是一場不可避免,而又漫長的告別。”

只要孩子安好,就已經是做父母最大的心願了;

孩子能夠獨立、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並得到父母的全力支持,這就是孩子前進路上最大的財富。

在未來的路上,回望父母,雖有不捨,但也毫不懼怕任何困難和挫折,這是父母給他(她)的安全感和底氣。

Sponsored Ads

如此這般,做父母的也深感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