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 處世

什麼叫低智商的善良?

Sponsored Ads

1沒有知識水平的善良
為生病的人推薦各種未加驗證的「偏方」。
把陸龜放生到水裡,致其活活淹死。
《法證先鋒1》里,高彥博(歐陽震華飾)的妻子古澤瑤(劉錦玲飾),癱瘓且患上癌症,被好心的玉姐喂了十天的民間偏方,因此「斑蝥素」中毒導致心臟衰竭而死。



2道德綁架,特別是針對富人的
馬雲這麼富有,他應該為天津爆炸事故捐上幾億!
不過就是撞壞他的豪車嗎?他這麼有錢就不應該讓窮人賠錢。

Sponsored Ads



3善惡不分,不去同情受害方反而同情起了作惡方

 

4和稀泥式的調解方式
雖然你丈夫又賭博又喝酒又家暴,但好歹夫妻一場,你還是原諒他吧。
雖然他搶了你客戶,但好歹是一個部門的同事,就算了算了吧。

 


5自虐式的善良
對惡人善良,甚至是對害過自己的人善良。
港劇《溏心風暴》里,唐家妾侍王秀琴為了爭奪財產,一再挑撥離間、放暗箭,最後還打起了爭遺產官司,而唐家的人卻一再原諒她。
如何看待「初三女生扶老太被訛後不計前嫌反資助其千元」?

我對如「初三女生扶老太被訛後不計前嫌反資助老太千元 」這則新聞的評價是:既使這個老人真貧窮,真需要捐助。誰都能捐助,就是這個被訛詐過的女生不能捐助。
這個女生的行為是很蠢,不但蠢了自己,還間接會導致很多人日後同樣被訛詐。
《呂氏春秋》和《智囊全集》都記載了「子貢贖奴」 和「子路救溺」 的故事:
魯國的法令規定:凡魯國人做了諸侯的奴隸,能將他們贖回的人,可以從官府拿回贖金,子貢去諸侯家贖回一個魯國人,卻不肯接受贖金。 孔子說:“子貢的做法錯了。聖人的行事可以移風易俗,教化百姓,不只是自己的行 為高尚就行了。當今魯國富人少窮人多,拿回贖金並不損害自己的道德,不拿回贖金就不能鼓勵其他人來效法了。”
子路救起溺水的人,那人以牛答謝子路,子路接受下來。孔子很高興地說:“以後一定會有很多魯國人勇於拯救溺水者了。”
《呂氏春秋》對兩則故事的評價較簡單:
孔子能從細小的事情上看到結果,他對事物的發展變化看得多遠啊。
《智囊全集》有收錄袁了凡(明朝思想家)對兩則故事的評價,更有深入的剖析:
以世俗的眼光來看,子貢不接受贖金,似乎比子路接受牛高尚, 但孔子卻認為子路可取子貢不可取,於是大家才知道人做善事,不應只著眼於當時的做法,而應 著眼於它所產生的流弊;不應只著眼於一時的好處,而應著眼於永久的影響;不應只著眼於自身的得失,而應著眼於天下的利害。
古人誠不欺我,袁了凡雖然是明朝人,但他的話用來評價「女孩被訛不計前嫌」 這則新聞,仍是相當貼切。
再者,「以德報怨」從來就不值得讚揚的,我查過資料,孔子和老子都沒有贊同過「以德報怨」:
《論語.憲問》裡的原話是這樣的: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認為:別人對你很差,你還對他好,那你怎麼對得起那些對你好的人呢?
鳳凰網上有一篇文章《“以德報怨”的歷史考察與價值沈思》,詳細地分析《老子》裡的「以德報怨」。認為可能是斷句的問題,也有可能是出土帛書錯亂的原因,或者是斷章取義了。《老子》裡出現的「以德報怨」也不是贊同態度。
延伸知識
不僅僅是做善事,做任何事前,得慎重考慮做事之後會不會產生錯誤的連鎖反應。舉幾個例子:
貞觀年間,工部尚書段綸上奏請求徵召巧匠楊思齊進宮,唐太宗讓他嘗試製做,段綸就讓楊思齊先造一個木偶。唐太宗卻不高興,說道:“得到能工巧匠,是希望為國家製造器物,你卻讓他先造玩具,這難道是在鼓勵眾工匠做淫巧器具嗎?”於是降低段綸的品階。
北宋有一個宦官劉承規,歷事三朝,深所倚信。劉承規的文化素養很高,不但對度量衡很有研究,也參與編修《太宗實錄》及《冊府元龜》等史籍。劉承規還曾參與封查府庫,平定土民動亂,防備契丹等事件,可謂他的一生做出了很多貢獻。
真宗朝,劉承規病重將死,請求真宗封他為節度使。真宗很是同情,便向位居相位的王旦求情道:“劉承規要得到這個職位才能瞑目。” 可王旦堅持不可說:“將來又有宦官要求當樞密使該怎麼辦?” 從此宦官最高的職位不超過「留后」。
注:「留後」是唐代就有的一個官職,在節度使入朝或不在時掌管軍事,就相當於「代理節度使」。
一天,宋仁宗處理事務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羊肉熱湯,但他忍著飢餓沒有說出來,第二天,近臣知道了,就勸他:“陛下日夜操勞,千萬要保重身體,想吃羊肉湯,隨時吩咐御廚就好了,怎能忍飢使陛下龍體受虧呢?”
宋仁宗對近臣說:“宮中一時隨便索取,會讓外邊看成慣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湯,御廚就會夜夜宰殺,一年下來要數百隻,形成定例,日後宰殺之數不堪計算,為我一碗飲食,創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於心不忍,因此我寧願忍一時之餓。

Sponsored Ads

 


6無節制的幫助有時會起到反效果
《儒林外史》裡的杜少卿對誰都慷慨,久而久之,周圍人什麼事都找他要錢。杜少卿最終散盡家財,一無所有。
百度「升米恩,斗米仇」或「斗米恩,擔米仇」或是「養仇人」等關鍵詞,可以看到很多個反應自己一心一意幫助親戚朋友,最後親戚朋友卻跟他反目成仇的帖子。

 

Sponsored Ads


7表達同情心,有時也不恰當
對窮人、殘疾人表示出強烈的同情,其實會讓他們內心很不舒服。
王小波在《我看老三屆》一文裡,提到自己有一個先天殘疾但很自強的老師。文中王小波提出了一個觀點: 對殘疾人的最大尊重,就是不把他當殘疾人。
法國電影《觸不可及》里,癱瘓在床的白人富翁菲利普炒掉了多位「同情他」的看護,唯獨留下了做事毫不細心的黑人德希斯,因為德希斯常常忘記他是個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