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

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Sponsored Ads
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

快節奏的80後父母,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陪過你的孩子了?

Sponsored Ads

陪伴,為何成為現代父母的難題?

我們所處的時代,父母們面臨著最複雜、最不知所措的難題:

他們是飄的一代。和父母,和愛人,和孩子,時常演繹著雙城甚至三城故事。

他們是信息恐慌的一代。孩子和大人一樣,每天接收著來自現實生活和互聯網無時無刻不在更新的信息,世界因此快速而多變。

他們是在路上的一代。他們不是在去另一個城市的路上,就是在去另一個國家的路上;不是在去另一個大洲的路上,就是在去另一個星球的路上。在路上,有無限可能,生活也因此而無限選擇。

他們是“421”一代。四個老人、一對夫婦、一個孩子的家庭結構,讓教育方式充滿了代際衝突。二胎的開放,也許能緩解,但不能解決。

他們是巨嬰一代。身為獨生子女的一代,他們在被寵愛、被呵護、被關注的環境里長不大,成為巨嬰,在經濟和精神上雙重依賴父母。這樣的巨嬰為人父母時,又該如何面對孩子?

他們是鼠標一代、低頭族一代。人人都有網絡和手機依賴症,生活蛻化為網絡社交生態,周圍遍佈點贊黨。

世界越來越大,家庭越來越小。網絡社交越來越活躍,陪伴家人越來越稀缺。信息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少。牽著孩子的手,和孩子一起大笑,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並不只是讓孩子成長,而是飄一代父母們自身的成長。學會告別巨嬰、啃老,和孩子一起應對生活給予的陰晴冷暖,風霜雨雪。

Sponsored Ads

和孩子一起,和親人一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路越來越開闊,心胸越來越廣闊。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有調查顯示,50%的爸爸每週陪孩子平均不足5小時!每天跟孩子有效的溝通時間不超過6分鐘!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齡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父親母親都不能缺位。否則,不利於其人格的形成與完善。

2014年,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國幸福家庭系列活動組委會主辦的“好爸爸教室全國公益行”項目針對“家庭中父親角色的重要性”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九成孩子希望父親抽出更多時間陪伴自己。44%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太忙,導致親子活動減少;23%的父親苦於孩子總纏著自己;26%的父親則感覺親子活動太單調。父親們的陪伴方式還經常錯誤,例如將iPad等電子產品長期塞給孩子玩、無底線滿足孩子物質願望以及在陪伴中不停將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對比等。

爸爸們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呢?

“我很忙”

每當孩子說:“陪我玩一會好嗎?”家長總是回答:“我哪有功夫陪你玩。”由於工作壓力大或者生活觀念不同,越來越多的“80后”父母將撫養、陪伴孩子的責任移交給爺爺奶奶等第三方。

 

“我不懂”

常有家長說:“我不懂怎麼教孩子。”於是,把孩子送到社會辦學機構學這學那,以為“投錢”就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我有陪”

只是“陪”在孩子身邊,並沒有用心去關注和參與孩子的活動。

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事實上,親子陪伴的價值超過任何教育培訓。對待孩子,僅有物質關懷是不夠的。真誠的陪伴、悉心的關懷更加重要。親子陪伴的關鍵詞包括互動、尊重、對話和理解。

陪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絕大多數父母的最大難題是沒有時間。《窮爸爸、富爸爸》一書裡有句話:“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爸爸去哪兒》等親子類節目讓人們普遍關注到爸爸們“陪伴時間不足”,並未真正重視“陪伴質量不高”。有時間陪,還要注意“隱性失陪”和“心靈陪伴”。

Sponsored Ads

隱性失陪是指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造成精神上的失陪。具體表現是親情淡漠、缺乏信任、難以溝通。長期隱形失陪的兒童,容易出現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現象。

最好的陪伴是心靈陪伴,父子之間要建立以感情緊密聯結為基礎的良好關係。通過真正的、內心真實的感受來交流與溝通,傳遞愛、信任和安全感,促進了解、關愛和信任。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建立的親密關係比“正確”的技巧更為重要!心靈陪伴傳遞給孩子的愛和信任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無論爸爸們有著什麼樣的理由,都不能成為忽略孩子的藉口。天氣晴朗的時候,請爸爸帶上孩子,開車去野外郊遊;雨過天晴之後,請爸爸帶上孩子尋找遠處的彩虹;孩子有心事的時候,請爸爸充當孩子的“知心哥哥”;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請爸爸為孩子重新樹立起丟失的自信。即使您因為工作原因,無法日夜陪伴在孩子身邊,也請用另外的方式來陪伴孩子成長。比如,每天給孩子打一個問候的電話,發一條關心的短信,甚至在網上留言,交換只屬於你倆的秘密。孩子的成長轉瞬即逝,爸爸們千萬不要輕易忽略掉陪伴的時光。當然,能陪在孩子身邊,請盡量陪陪孩子,不論是對孩子還是爸爸,這都是“最快樂的時光”。

對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等孩子已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應該早就做足了,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這驗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針,也是孩子對外界的應變能力。

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有效期了。要知道收手和承受的事實。

研究表明,3歲前受到良好照顧和關愛的孩子,長大後學歷較高、和朋友關係較好、感情生活比較滿意,而父親的陪伴對孩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此,天津社科院研究員關穎說:任何職業角色都可被替代,但父母角色無可替代。

她說,回報率最高的投資是親子關係。在人生這個大舞台上,每個人都要扮演多重角色。對有工作、有孩子的人來說,並存的職業角色與家庭角色有不同的職責。就職業角色而言,企業老闆或普通員工都只是職業群體中的一分子,不管多麼重要的角色,都是可以改變,或是被他人替代的。比如那些身居要職因腐敗被拉下馬的官員、事業鼎盛卻過勞猝死的企業家,人不在其位了,他掌管的多麼重要的事都照樣運轉。而父母就不一樣了,這個角色對孩子而言是唯一的,沒人可以替代。父母角色對人的影響之大、其作用之持久,往往超過其他任何角色。任何人,只要有了孩子,就要履行做父母的職責,因為這個角色是天然的、又是法定的。

有人說,選擇一項工作,就意味著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事業上的奮鬥讓人充滿自信與成就感,而在家庭中的缺席、親子間情感的淡漠,卻使得人生的美好大打折扣。其實,即使不具有某些成功人士在工作與家庭之間成功實現角色轉換的能力,你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對加班說“不”;你可以少為績效、升遷而疲於奔命,給自己留出陪伴家人和孩子的時間和空間;你還可以在妻子孕育生產、孩子年幼等家人最需要你的時候,換一個不那麼緊張的工作,過了家庭的“非常時期”,事業上東山再起……只要自己想明白其中的利與弊,拿得起來放得下,就大可不必被動地做工作的奴隸。

幼兒時期父母願意“投資”親子關係,孩子一生都能獲得正面回報。有人說,我拼命工作、掙錢,還不是為了這個家,為了孩子生活得更好,受更好的教育!但是,用本該屬於自己和家人的時間到職場上去換金錢,值嗎?

Sponsored Ads

少些抱怨,少些藉口。每個在職場上打拼又有了孩子的人,努力做個好父親、好母親,這樣的人生才完美,家庭幸福、工作愉快才不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