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成功

那些年薪10萬和年薪100萬的人,差別到底在哪裡?

Sponsored Ads

最近聽說一種論調,叫做“不接受996就吃不了苦”。所謂“996”,指的是工作日早九點到晚九點、一週工作六天、且沒有任何補貼的工作制度。
 

這種論調稱,一個不能接受996的人註定無法吃苦,而無法吃苦的人又如何能雄踞職場、傲視群雄呢?

Sponsored Ads

 

果真?

 

這就涉及到一個少有人了解的概念,叫做“工作觀”。

 

每個人剛出校園那會兒,作為應屆畢業生幾乎拿的都差不多,因為作為畢業生而言,我們一開始在職場中需要積累經驗,這個時候基本是不具備談價的資格和能力的,所以在對於應屆畢業生的待遇,很多單位都是按照學校的級別進行“一刀切”的。

 

而工作兩三年之後,人與人之間的工資差異就慢慢拉開了。

 

 

我認識一位在外企打工的菲菲,她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做到了副總的職位,在同齡人中儼然是個佼佼者。

 

“我來公司那會兒就和老闆挑明了,工資低於四千我就走人。”

 

有一回,菲菲告訴我。

 

很快,我發現菲菲有個工作觀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好好反思的:那就是具體化自己的要求,並且現在就要,繼而倒逼努力。

Sponsored Ads

 

菲菲來這家公司的時候,特別敢談價錢。

 

當時的菲菲直接向面試官和老闆表明,自己非常看重錢,因為她的家境不好,父母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必須依靠菲菲的收入過活,因此算上父母每個月的必要開支三千外加她每個月的最低生活費一千,四千是她所能承受的工資底線。

 

面試官和老闆紛紛皺起了眉頭,表示說需要考慮考慮。

 

菲菲起身說了這麼句話:“我今天敢要這份工資,是因為我會用實際行動讓你們知道我值這個價。”

 

就是這句自信爆棚的話,打動了老闆,老闆開價四千五,讓菲菲前來試崗。

 

菲菲也不負眾望,很快融入角色,將工作做的井井有條。

 

“你不怕要價高拿不下這份offer嗎?”有一次我問菲菲。

 

“不怕”,菲菲回覆說:“其實面試談工資是我們為數不多的為自己爭取利益的時機。你不談一個滿意的價錢,指望老闆今後給你漲多少工資,簡直難比登天。如果你今天能談一個自己滿意的價錢,後面的的局面反而對你有利——要知道很多工作本身並不難,你只要肯用點心,基本都能幹得不錯,而老闆會感覺在你身上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不提拔你就會覺得虧大了;而如果你今天委屈求全,拿著一份不溫不火的工資,你心裡多少會有一些不甘心,如果老闆後面給你漲工資,你的心理還能平衡一點,如果不能給你漲工資,你必然會心理不平衡,那個時候多數人的做法就是磨洋工,到最後不得不面臨被勸退的局面。我情願選擇前者。”

 

菲菲的這番話敲醒了我。

 

曾幾何時,我們都堅定不移地相信,唯有提高了自身價值,才能得到相應的價格。

 

後來我才發現,其實在傳統的職業環境裡,有很多信息是不對稱的(比如你以為用人單位想少花錢,但或許用人單位想的是寧願多給錢請一個能幹的人),這個時候就看誰更有自信更敢於要價了,如果後期能力再持續跟上,基本上職場之路就會發展的比較順暢。

 

12年前,我直升了碩士,在家閒得慌,去一家香港的嬰幼兒雜誌全職實習,每天早上8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一個月我負責20p左右的內容,實習工資800元。

 

公司很小,沒有辦公室政治,大家都很鬆散,上班打打遊戲,逛逛論壇,嘻嘻哈哈的,到了快下班了,急急忙忙胡亂攢一攢了事。

 

我雖然做每件事都很認真,但公司並沒有高壓拼搏的氛圍,沒有嚴厲的主編來逼迫我們自我挑戰高難度任務,大家都是嘻嘻哈哈,自然生長。

 

當時,有個朋友介紹了一位的香港媒體人給我認識。他是香港的資深媒體人,30多歲,他說他想在大陸找一份6位數月薪的工作。

 

我當時年輕莽撞,脫口而出說:不可能,大陸沒有那麼高工資的編輯、記者。

他挑了挑眉,說當然可能,你太小,你根本就不會做媒體。

 

他讓我拿幾本我們的雜誌給他看,翻了幾頁,說:你們雜誌做的真夠爛的,這就是你的真實實力了嗎?

 

我回嘴說:當然不是啦,可是他們才給我800塊薪水,我隨便寫寫好啦。

 

他把雜誌扔在了我面前的茶几上說:

 

你能在這本雜誌的版權頁你的名字旁邊,打上一行字:其實這不是我的真實水準,只不過我薪水太低了,我隨便寫寫的。你現在就寫上去,把你們印刷發行出去的每一本雜誌你都寫上,告訴天下人Hugo並不是那麼差勁。你有機會解釋嗎?

 

我扯白說:可是別人都是這樣的啊,我的同事比我還不努力啊,她們都混日子的啊,他們的工資比我高多了,做的事情還沒我多。

 

他:他們是來討生活的,他們缺這一個月5千塊,你是來幹什麼的?你又不缺錢,你是來學本事的,浪費什麼青春啊?

 

那天的談話,對當時的我觸動非常大,走的時候他對我說:

 

不計得失,全力以赴,用心踏實的做10年,六位數的月薪,是你應得的。

Sponsored Ads

 

後來,我真的踏踏實實的做了近10年媒體工作,如常地拿到了與付出對等的一切,成長、錢、榮耀、友情、家庭 ……少時想要的一切,都得到了。

 

當初,你被嘲笑過的每一個悶虧,

很多年後,老天爺都會加倍償。

 

當年你做過的每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每一件赤手空拳迎難而上的事,

每一次抗下的屎盆子,不解釋的委屈,

終究牢牢地長在了自己身上,

成為了無欲則剛的真實力。

 

現如今,隨著網絡的發展,很多信息不再變得神秘,而很多職場文的盛行,大大提升了人們對職場的認知,那麼在當今社會中,我們需要抱持怎樣的工作觀呢?

 

1.永遠對不明就裡的忙碌保持警惕

 

如果一份工作佔據了你絕大部分時間,你需要提高警惕。

 

因為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忙碌都有意義,甚至於不明就裡的忙碌反而會讓你忽視了很多寶貴的職業信號。

 

一份理想的工作,最好是你喜歡且又擅長,另外還能讓你賺到錢的。

 

當然,所有的工作都有報酬,於是喜歡和擅長這兩件事就變得比錢要重要。

喜歡且擅長的工作狀態是每個人致力於追求的目標,但這個目標的實現本身,就兼具意願和能力兩大要素。

 

也就是說,一份理想的工作狀態應包括兩個方面,主觀上要有努力的意願(喜歡),客觀上你要具備相應的能力(擅長)。

 

而後者是比前者更重要也更容易被人遺忘的因素。

 

你擅長,所以才會做起來相對比較輕鬆,同時稍微努力就能取得不錯的反饋,隨著正向反饋的增加,你會越來越有自信,也會漸漸愛上工作中小有成就的自己,以至於到後來,你會發現自己會慢慢愛上這份工作。

 

因此,擅長不喜歡的工作只代表你目前不喜歡,並且很有可能變成你喜歡的工作。

 

2.不喜歡又不擅長,等於自斷財路

 

如果你做一份工作時內心是厭惡的(缺乏努力的意願),同時又不擅長(能力不匹配),這份工作對你而言就是煎熬,更談不上賺錢乃至賺大錢了。

 

我曾經遇到這麼一位諮詢者寧姐(化名)。

 

寧姐當時的狀態很糟糕,因為她之前所從事的,恰恰是一份自己不喜歡同時也不擅長的工作。

 

寧姐高考那會兒並不懂得專業的重要性,當時估分並不高,正好家裡有親戚在藥房工作,於是在親戚的建議下,就報考了藥學方向。

 

然而寧姐對這個專業一點沒有興趣,另外對於專業課學起來更是一頭霧水,畢業之後的寧姐經親戚的介紹,去了一家醫院抓藥,喜歡天馬行空幻想的她並不擅長這份對精准度和細緻度有較高要求的工作,常常出錯,另外醫院的工作量特別大,常常是站了一天,到了家疲憊不堪倒頭就睡。

 

寧姐忙得幾乎沒有時間考慮未來要怎麼走。

 

結婚之後的寧姐不久就懷孕了,考慮到自己本來就不喜歡這份工作,加上工作量又特別大,另外成天呆在各種藥味裡難免對胎兒有所影響,於是乾脆辭職回家安心養胎。

 

自從孩子出生之後,寧姐比以前更忙了,每天圍著老公孩子轉,直到把孩子拉扯到上幼兒園,眼看著老公的生意漸漸下滑,生活越發艱難,這便萌生了回歸職場的想法,然而此時的寧姐所學的為數不多的專業知識早已忘得一幹二淨,這幾年忙著帶孩子也沒有考慮過給自己充電學習做積累,寧姐對未來更是一片迷茫。

 

3.鐵打的能力流水的工作,你要找到自己的專長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的職業環境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如今的企業更加聰明瞭,也更注重效率了,在變化莫測的時代中,他們也慢慢了解到雇員的真正成本不是工作與福利開支,而是他們所創造的價值對於員工管理和角色培養所花費的時間比,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外包這種形式在未來將會成為企業的另一種重要的人力資源獲取方式。

 

比如在財務領域,會計師事務所本身就能提供代賬服務,因此對於很多中小企業主而言,完全可以找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打點賬務,同時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成本,而假如有一名熟練的會計師,不論資歷還是經驗都很豐富,TA就能和不同的會計師事務所達成合作關係,不需要和任何企業簽訂固定的勞動合同,成為獨立的會計師,獲得相應的酬勞——這就是簡單的“外包”。

 

除此之外,這名會計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放大自己的專長,建立自己的品牌,比如開通“某某某說會計”類似的微信公眾號,以及去各大講課平台開設代賬課程等等,向人展示真實可見的成就和能力,而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需要通過看簡歷、查推薦信就能知道這個人,因此在網絡時代中,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都是看得見的。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成豐裕的生活及相對自由的職業狀態,請不妨停下來,想一想自己能否打造一門核心技術讓自己值錢。

 

Sponsored Ads

正如有句話說的那樣,你未必非要創業才能成為企業家,因為隨著你能力的提升與品牌的擴張,你就是一家企業,而這家企業正在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