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你擁有的是職場“經驗”,還是職場“經過”?

Sponsored Ads

我們常說實踐能鍛煉能力,大學生拼命參加各種社會實踐,職場新人總想承擔更多更重要的任務。但是為什麼有些人實踐豐富多彩,各種工作做了不少,卻並未給自己職場發展帶來多少幫助?

 

這裡有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有些人只是做過了一些實踐,“經過”卻沒有“經驗”。在職場,用人者看中的是“經驗”,即你經歷過並收穫了實踐的價值,比如形成了問題意識、良好行事習慣以及反思能力等。而“經過”,不過是表示某個時間你做過某件事而已。

Sponsored Ads

 

 

1

 

用一個例子可以幫我們理解“經過”和“經驗”的區別。

 

你的團隊接到了一個項目:11月帶領某學校300多名小學生去二十幾公裡外某公園的劇場看一場冰上藝術表演,時間是一個週五下午14點到17點。如果你是負責人,要做什麼樣的準備,以確保活動順利?

 

小A:我能想到要做好預算,與學校、劇場和租車公司三方溝通相關事宜,然後現場每個班配一個志願者,現場做好秩序維持和疏導工作。

 

小B:我組織過活動這不太難。無非是分活動前、活動中和活動結束後三個部分來考慮。拿活動前來說,就是從表演時間確定到學生進場活動開始這段時間。要先考慮與學校的活動負責人確認,與劇院商定進退場時間及現場注意事項,與租車公司確認租車數量及價格,然後做出預算。接著把團隊的人分好工,有一個人專門對接租車公司,一個人去學校配合老師帶學生,我帶其他志願者提前去劇場準備……

 

小C:這還不夠,要確保各環節銜接不出差錯:第一,形成兩份任務清單發給合作雙方,清單上有每個環節的節點。第二,分線程負責,每個負責人都有所有項目組成員、各學生家長、各班老師、各車司機電話。一個人專門對接車隊,並去學校協助老師給學生強調活動注意事項、明確每個老師當天具體任務、查明學生出勤情況、分發暈車藥等;一個人提前到場地,確保停車位空出、學生集合地點不被佔用、劇場工作人員準備就緒、廁所及安全出口正常等。第三,各線路負責人預支活動備用金。第四,各路負責人在關鍵節點彙報進展……作為負責人,我隨時都知道我的團隊在做什麼,到了什麼位置,劇場活動是否正常等等,一切要點都在我的任務單上。

 

小D:等等,還有一些很關鍵的細節,我還不清楚。

 

比如我有沒有可能在活動前幾天去考察劇場場地?怎麼停車、怎麼進出場、怎麼上廁所、安全出口多少,對方有什麼注意事項沒提到?冰上表演現場溫度如何?如果非階梯座位,低年級是否要坐前面?這麼多細節不看怎麼有底。

 

300多人進到一個場,要細緻考慮!一定要提前了解人數、性別、每個班多少人。

Sponsored Ads

 

第一,入場時間問題。男女廁所各多少位置?能同時多少人如廁?如果上完廁所再入場要多久?看完場地我才算得出300多人進場得花多少時間,我才知道什麼時候到劇場最好!

 

第二,坐車也是問題。週五哇,途徑地段是否有堵點?要不要給每個車備一點點心和水防備堵車?

 

第三,學生現場坐定到節目開演,有多久?如果時間太長,我是否要安排一位有跟孩子互動經驗的志願者帶學生做一點不需要離開座位的小遊戲?否則300多人無聊、騷動可不好看。

 

……

 

如果時間允許,這些都搞清楚了,我可以在活動前做好《帶隊外出活動管理手冊》,當天我才安心。以後咱們社團就可以在這類活動上培養更多有經驗的人。

 

 

2

 

你覺得四個人中,自己更像誰?

 

如果你的答案是A。很遺憾,你就是我說的那種只有“經過”沒有“經驗”的菜鳥。

 

答案是B。那你算得上一個不錯的執行者。

 

答案是C。作為一個職業規劃師,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你就是很多市場專員、活動執行、項目經理之類崗位用人者要找的人!

 

答案是D。作為一個項目管理者,我實在忍不住要問:有沒有興趣來見面聊聊?我這裡有一個職位空缺。

 

初涉職場,我們往往沒機會承擔多重大的工作,做的無非是些打雜的事務。但你面對看似簡單的任務,是否真的做得足夠好?其實,任何一件事我們都可以把它當一個項目來管。任何一個工作任務都由一個個細節構成,細節盡在掌握就是讓工作做得精彩的開始。

Sponsored Ads

 

用專業方式做事,遠比做專業的事更重要。在忍不住抱怨自己經歷豐富別人卻不識貨,自己有抱負無法施展時,不妨提醒一下自己:我是否眼高手低?是否已有觀察反思的習慣?是否在別人看起來簡單的事情中能洞察細節?是否主動向更有經驗者學習?是否每一個任務都能站在更高一層的視角思考……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在職場三五年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有人職場十年也找不到下家!對於絕大多數職場人來說,日常與同事相處的時間最為漫長,因此,同事關係融洽與否,是衡量職場幸福指數的重要指標。如何處理好與同事及領導之間的關係,樹立正確的交往心態,是每位職場新人的必修課。以下四大職場法則,可以給你有所啟發!

 

1.適度積極,持之以恆

 

每個職場新人在踏入新工作環境之前,得到的告誡均是要積極表現、尊重老員工。因此,提前上班、搶倒垃圾、衛生全包、茶水全包等等,成為每個職場新人的必修課。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只是為了給其他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並非發自新人內心。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新人漸漸失去了職場新鮮感,以前搶著做的事自然會慢慢鬆懈,此時便與從前會形成強烈的反差,讓同事和領導留下不好的印象。

 

建議:職場新人由於對環境、業務、流程等不熟悉,在工作中需要領導和同事諸多指導和幫助,因此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適當幫助同事做一些簡單的體力活,對於儘快融入新環境和建立新的人際關係非常重要。但是,在做這些事情之前,請新人一定要想清楚,是否可以一直堅持,否則,除非是領導或同事主動提出要求,切忌大包大攬,以免將好意的幫助成為同事心目中的“本職工作”,進而在“表現不佳”時帶來負面影響。

 

2.小處關懷,遠離家常

 

融洽地與領導、同事相處,不在於整天叔叔阿姨或是哥哥姊姊的稱呼,而在於領導或同事有煩心事時,能夠及時發現,並就自己的能力給予小小幫助。如發現有同事感冒咳嗽,可以提前為他準備好一杯胖大海蓮子心茶;得知同事的小孩愛玩遊戲,就自己或身邊其他人教育孩子的經驗與其進行分享等等。

 

建議:關心同事是一件好事,但在此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兩點:一方面,不要刻意打聽,而是直接關懷,如果看見同事鬱鬱寡歡,宜直接私下詢問,切忌詢問其他同事;另一方面,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切忌到處宣揚,讓不願意公開的同事感到難堪,從而使自己的關心跨過界限,成為議論家常裡短的是非人,好事也變壞事。

 

3.善於聆聽,少發意見

 

每個人在潛意識裡都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表現自己。因此,要融洽地與同事相處,要學會善於聆聽,滿足同事的虛榮心。特別是作為一個職場新人,就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積極地向同事或領導請教,可以迅速獲得他們的信任,被其引為“自己人”,從而在工作、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幫助甚至“庇護”。

 

建議:在同事發表意見的過程中,自己認可的,可以表示出認可的回應;但當與同事觀點相反時,既不要抬杠,也不要違心認可,聆聽即可。千萬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貿然發表觀點,特別是在爭議性比較大的問題上發表傾向性意見。其實,同事之間的討論,大多屬於閒聊,與領導的決策和自己的成長關聯度不大,因此在討論過程中切忌較真,以免因此招致其他人的反感,進而否定你整個人。

 

4.認清自我,正視批評

 

作為一名職場新人,在踏入職場之前,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一方面,不管你過去的成績多麼優異、工作經驗多麼豐富,或是頭腦多麼聰慧,在新環境下,你也不可能熟悉掌握其中的品種結構、工作流程、企業文化等方面,因此,新人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事。另一方面,作為一名職場新人,還有漫長的職業生涯,可以在日後的工作中,通過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這就是俗稱的“後生可畏”。

 

Sponsored Ads

建議:新人在遭遇領導的批評或者同事的指責後,最忌諱的就是因此縮手縮腳,不敢做事。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積極主動與領導或同事分析,找到自身的錯誤,尋求改正的方法,積累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並舉一反三,以改進自己下一步的工作。